欢迎来到德行院校库!
德行干部培训——我校举办“时代楷模”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事迹报告会
今年8月19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甘肃时指出,八步沙林场“六老汉”的英雄事迹早已家喻户晓,新时代需要更多像“六老汉”这样的当代愚公、时代楷模,要弘扬“六老汉”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奋斗精神,激励人们投身生态文明建设,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奋斗。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忠实践行者,是荒漠变绿洲的接续奋斗者。今年3月29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时代楷模”称号,号召广大干部群众向他们学习。
12月2日上午,我校在广州校区东校园举办“时代楷模”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事迹报告会。
报告会现场
报告会从播放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的先进事迹宣传片开始,第二代治沙人代表、八步沙林场场长郭万刚在发言中谈到,八步沙是腾格里沙漠在古浪县南边的一个风沙口,他的父亲郭朝明和贺发林、张润元、罗元奎、程海、常开国等六位年过半百的老人为了治理八步沙,以联户承包方式组建了八步沙林场,从此就走上了几代人漫漫的治沙之路。经过38年的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和艰苦奋斗,三代治沙人一共完成治沙造林21.7万亩,封育管护面积达到37.6万亩,相当于再造了4个八步沙林区。
第二代治沙人代表、八步沙林场职工、六老汉中贺发林的儿子贺中强在发言中,深情讲述了父亲贺发林不怕苦、不怕累,一心扑在沙漠里的感人事迹,回忆了自己为继承父亲遗愿,在治沙过程中经历的种种辛酸、惊险的故事以及收获的惊喜和取得的成绩。
第三代治沙人代表、八步沙林场管护员郭玺回忆了自己的爷爷郭朝明、大伯郭万刚治沙的感人事迹,分享了自己走上治沙道路的心路历程——从迷茫、犹豫到坚定不移,如今,他对治沙事业充满了自豪感与使命感。
第三代治沙人代表、八步沙林场技术员,八步沙林场走出来的第一位大学生陈树君为大家讲述了自己从开始来到林场的不适应到被一代又一代治沙人的事迹打动,加入治沙队伍一起奋斗的经历。陈树君善于发挥科学治沙优势,探索经济作物种植、林下经济养殖,争取治沙公益资金支持,促进了治沙事业不断发展壮大。
武威市广播电视台记者袁洁告诉大家,她前后三次采访了几代治沙人,把他们的酸甜苦辣向观众们展现。她谈到,治沙人把满腔的孤独、心酸和疲惫都踩在脚下,抛向风里,压进黄沙中。他们战胜了荒漠,也战胜了自我。正是他们的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矢志不移,才有了今天的一片片茁壮绿洲。
校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漆小萍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的感人事迹,体现了治沙人矢志不渝、拼搏奉献、科学治沙、绿色发展,持之以恒地推进治沙造林事业的艰辛历程和奋斗精神,体现了在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让沙漠披绿生金的背后,三代治沙造林群体的无私奉献和辛苦付出。他希望大家以这个“时代楷模”的先进群体为榜样,大力弘扬他们身上蕴含的勇挑重任、护卫家园的担当精神,不畏艰难、实干苦干的拼搏精神,勇于探索、唯实创新的进取精神,矢志坚守、接续奋斗的愚公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报告会开始前,校党委副书记国亚萍在东校园行政中心接见了“时代楷模”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代表。
在以后的课题研究中,我要多研究植物在干旱风沙条件下如何提高存活率,例如通过修饰植物基因表达等,使它能够在风沙化地区生长得更好!
——生命科学学院 罗骁同学
很佩服八步沙“六老汉”在艰难环境中求生存并发展的勇气和决心。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担当这个词,不仅是敢于去祖国需要的地方,更应该是留在祖国需要的地方奉献才智、担当拼搏。我们现在有这么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更应该珍惜光阴,力求上进,做一个德才兼备,有家国情怀的“中大人”,用勤劳的双手成就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资讯管理学院 邝芷雯同学
来源:中山大学新闻网 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