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0571-89086031

培训定制

课题导航

完善农文旅融合发展机制的经验做法

时间:2025-01-09 11:18

       杭州市西湖区
完善农文旅融合发展机制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

       杭州市西湖区以乡村为基础、以文化为内核、以旅游为媒介,完善农文旅融合发展机制,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创成省级金3A景区村1家、3A级景区村22家。

       以农为基,传播发扬农耕文化

       一是打造乡村综艺爆款。制作大型劳作纪实互动节目《种地吧》,记录10位青少年在450余亩土地上种植水稻、小麦、羽衣甘蓝等11类农作物的全过程,充分展现农耕生活。今年以来,《种地吧》节目全网传播量217.65亿。

       二是打造乡村研学品牌。打造田野之上的兰里研学大本营,推出耕读传家、匠心手艺等6大体系200节课程、10条短途游线,展示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今年以来,兰里研学大本营累计接待游客19万人次。

       三是打造乡村文化业态。依托地区优势资源,结合当地特色农业,形成具有乡村气韵的文化业态。比如,桑园地村以“农桑渔耕文化”为核心,围绕“耕、读、渔、樵”四大主题,打造“桑文化+产业+艺术”的城郊型乡村。

       以文为核,提升文化服务品质

       一是丰富民俗传承活化形式。结合西溪湿地古村落传统文化、时令习俗,举办火柿节、花朝节、龙舟节,通过芒种饯花神、汉服巡游、国际龙舟赛、作物采摘等形式,为游客提供本土农文旅融合体验。比如,杭州西溪国际龙舟文化节打造沉浸式非遗文化体验点,吸引游客86万人次。

      二是建立“艺术村长”指导机制。以转塘街道西湖茶场村、桐坞村、上城埭村等6地为试点,聘请具有乡土情怀、艺术造诣的8位艺术领域大师作为“艺术村长”,为试点乡村提供蓝图规划、项目指导、乡村美育、乡土创作等服务,助力打造艺术型未来乡村。

      三是完善“文创空间”全域布局。以双浦沿山5个村和转塘茶园8个村为基础,建成市级文创园1个、名家工作室8个、艺术布局空间50余个。比如,转塘街道外桐坞村挖掘村落800多年传统文化资源,打造仇氏公园、国画艺术馆、书画培训基地等,吸引一批艺术工作室扎根,催生国画、油画、雕塑等各类文创产业。

       以旅为媒,架起农文融合桥梁

       一是推出精品旅游线路。串联兔子山音乐公园、白龙潭景区等优质乡村资源,集合非遗、艺创等业态,推出Mountain Walk、茶事活动、手工等主题活动,形成“茶山寻味”“杭城田野”“市井烟火”等十大乡村旅游线路。

       二是创新特色农旅体验。深化“民宿+露营”“民宿+农场”等特色体验,打造乡村美食体验点,推出“龙井茶宴”“上泗八碗”等特色宴席,形成乡宿、乡宴、乡礼、乡趣等特色乡村品牌。

       三是举办乡村文艺活动。立足现有文化IP,举办乡村文艺活动,进一步提升乡村辨识度、影响力。比如,三墩镇山联村举办“麦田相约”感恩音乐会,集中展示非遗技艺与传统美食,吸引746万人次在线抢票,线上平台及短视频播放量超1亿。(来源:浙里改)

延伸阅读——德行干部培训中心2025年热门培训项目精选



※查看详细课纲-请点击“报名学习课程”索取或拨打电话:0571-89086031咨询。

pi币

版权所有:德行教育培训 咨询电话:0571-89086031   备案号: 浙ICP备19023798号-3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