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0571-89086031

培训定制

课题导航

追寻延安印迹,探寻红色初心感悟!

时间:2019-08-02 17:42

  延安处处是课堂,“笔记本+小马扎”是标配,树荫下、操场上,时时聚集着成片的学员在听讲,这里的一山一水无不镌刻着历史的丰碑,一屋一舍无不凝聚着信仰的力量,一景一物无不闪烁着党性的光芒。我们一路学习,一路感慨,一路深思,穿越历史追问、唤醒红色基因、担负历史使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让信仰种子发芽。延安精神不仅是共产党人担当使命的薪火相传,也是中华儿女自发形成的良性自觉。我们自开蒙之日,就知道“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染成的”,我们的血液里天然就流淌着红色基因,心底里自始就埋藏着信仰的种子。此次延安之行,与其说是“追寻”,不如说是“回归”

  当年,一批又一批爱国青年秉承着“打断骨头连着筋,扒了皮肉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要爬到延安城”的革命信念,在延安的崎岖道路上形成了一道独特而又靓丽的风景线;如今,数以万计的党员干部、企业员工、高校学子从祖国各地奔赴延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短短几天,我们竟然在这里偶遇了自己的亲属、儿时的玩伴、曾经的同事、大学的同窗,在一处处革命旧址前完成了一次次欣喜又激动的大会师。原来我也在其中,原来你也在这里,确认过眼神,我们都是有共同信仰的人。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我们不说“去延安”,而是说“回延安”,因为我们原本就属于这里啊!

  我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厚厚的留言薄上,翻到了老领导的留言:愿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愿延安精神结出丰硕成果。我提笔写下:愿做信仰的种子,愿做复兴路上的燎原星火。这样的“超时空”对话,也许就是精神的延续、信仰的传承吧。

  不在于现场流多少泪,而在于岗位受多少累!无论是延安行,还是抗联路;无论从杨靖宇、赵尚志到赵一曼,还是从凤凰山、宝塔山到清凉山,我们的心灵无时无刻不被震撼着、敲打着、撞击着,无时无刻不在感动着、感慨着、感悟着。几乎所有人都在现场热泪盈眶、几度哽咽。但是,我不禁要问,这样的感动和震撼会持续多久?刚从“延安保育院”出来时,学员感叹:“以后党让干啥,干啥!”,可热乎劲一过,回到岗位上,就又变成了“都让我干,凭啥?”。所以,我想说,践行延安精神,不在于“现场流多少泪”,而在于“岗位受多少累”;现场的“万千感慨”,不如岗位的“点滴行动”。触动与行动,一字之差,相隔万里,从触动到行动,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千言万语写心得,不如千辛万苦去干活。我们40个人都是来自各单位的中坚骨干,是中青班的一份子,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希望,民族就有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那么,如何当中坚、做骨干,我理解,我们的角色就是复兴路上的一座座桥梁,要发挥好两个作用:一为连通,二为承重。

  说连通,就是上要仰望星空、极目千里,下要脚踏实地、畅通“最后一公里”;上联复兴路、下联幸福梦,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地、落细、落实。

  说承重,就是要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社会赋予的角色担当、组织赋予的岗位责任,矛盾面前不绕道、问题面前不回避、困难面前不退缩。因为,历史和时代注定我们这一代人不是乘凉者,而是复兴路上的拓荒人和栽树者,即使我们看不到绿荫如盖,享受不到硕果累累,也要用“垦荒”精神把发展道路铺平,用“舍我其谁”的担当,把未来发展的根基筑牢,“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吧。

pi币

版权所有:德行教育培训 咨询电话:0571-89086031   备案号: 浙ICP备19023798号-3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