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德行院校库!
德行干部培训
对文字而言,书写或者输入,只是不同工具的选择,但对于笔墨和键盘而言,这却是一次命运的安排。
曾几何时,与文质彬彬、气宇轩昂这些辞藻搭配的形象里,少不了整洁上衣口袋里,别一支闪着光亮的钢笔。也许是命运的安排,如今钢笔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一同淡出人们视野的还有钢笔修理工。只不过,在这一次命运的安排里,汪俊年选择了坚守。
在武昌解放路288号门栋,穿过一段小巷,一个工作间就藏在楼梯后的小隔间里。工作间的主人汪俊年,靠着父亲的传承,坚守着修钢笔的手艺。这条街上,曾经还有三五家这样的手艺店,但如今踪影全无。
对于钢笔,汪俊年的坚守里,有一个手艺人的倔强。在工作台前,一手握住钢笔,一手握住修理工具,汪俊年用坚定的眼神凝视着指头夹住的笔尖。钢笔尖端的缝隙,窄得插不进一张薄刀片,这是墨水流向纸页的通道。缝隙再宽一丝,字迹就粗一分,缝隙再窄一丝,字迹就细一分。
看上去,修理钢笔不过是对付几个简单的零件,但对汪俊年,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却要几十年的功夫。
对于钢笔,汪俊年的坚守里,还有穿越时空的怀念。
今年63岁的汪俊年,白胡子早已绕满了脖颈,“英雄”“派克”“永生”“金星”……这些在岁月深处,渐渐无从打捞起的钢笔名字,躺在汪俊年的工具箱里,还如30年前,在汪俊年的父亲手中时那般闪亮,但渐渐鲜有人问津。
只是,偶尔有一些老主顾,一些曾经找汪俊年父亲修过钢笔的朋友,还会光顾一下汪俊年的生意。
一元钱、两元钱、三元钱……修理费如今更像是一种简单的问候。抽半天的时间,汪俊年在工作台前点一支烟,等顾客上门,修钢笔,或者眼镜、拉链、雨伞,修什么都好。
这狭小的工作间,更像是汪俊年退休后的一个修炼场,他修的是他自己。(图/楚天都市报记者邹斌 文/楚天都市报记者周治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