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德行院校库!
德行干部培训
“一带一路”战略作为国家重大战略之一,2016年以来已经全面进入实施阶段。为带领党员深入学习“一带一路”政策,引导党员走入社会、深入行业,培养家国情怀,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生命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系研究生党支部实践团一行十一人在学院学生党总支书记张燕红老师的带领下,前往云南昆明和洱源开展“心系一带一路,调研大健康产业”党建专项社会实践活动。云南省作为“一带一路”战略沿线省份,承载了我国对口东南亚的重要使命。为对接一带一路南亚经济圈,云南省提出多条战略规划,其中,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是云南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目前已进入全产业链布局。
走进开发区,把握产业全局8月2日上午,实践团一行来到昆明市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交流学习。管委会生物技术办公室主任张忠健等同志接待了实践团一行并组织了座谈会。会上张燕红老师介绍了生命学院和本次社会实践的基本情况。张忠健主任向我们介绍了高新区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情况。交流中我们了解到,昆明高新区始建于1992年,是全国首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之一。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是园区的主要支柱产业。2019年,高新区紧紧围绕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建设总体部署,依托云南省丰富的生物资源,重点发展特色中药制剂、基因检测、细胞治疗等领域。黄飞同志代表实践团结合“一带一路”政策给云南大健康产业带来的机遇做了交流发言。随后,实践队参观了理想科技集团党建工作展览,了解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理想科技集团作为民营企业,工作中坚持做好党建工作,结合企业年轻党员多,思维活跃等特色,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党建活动。
深入企业,调研生产一线
8月3日至4日,实践团先后走访了昆药集团、云南舜喜再生医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深入企业生产和研发中心,了解生物制药、干细胞医疗、药用植物资源利用等情况。
昆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依托云南丰富的植物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先后开发了青蒿系列、三七系列、天麻系列等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的天然植物药品。在昆药集团海外事业部负责人的座谈中,我们了解到青蒿素系列产品是与诺奖得主屠呦呦老师团队合作开发的。通过与海外企业合作该类产品远销南亚和非洲地区,为这些地区累计提供了8亿人份的抗疟药物,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昆药集团响应“一带一路”政策的号召,积极参与海外援助项目,为东南亚及非洲培养技术人员,同时向这些国家和地区投资建厂,未来打算建立海外医疗服务业务。为进一步了解昆药药品生产情况,昆药集团人事部洪绍恒经理带领我们参观了昆药集团粉剂、注射剂药品生产车间。车间内能看到药物从除菌、灌装、干燥、密封到包装的整个过程。通过这次参观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药品生产的流程以及对质量把控的严格要求,学习到许多在实验室不曾接触的知识。
作为现代医疗服务领域的典型企业——云南舜喜再生医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干细胞治疗相关服务的公司,拥有云南省干细胞库、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在公司陈曦主任的带领下,实践团首先参观了云南省干细胞库,了解干细胞取样、检测和储存等过程。随后与公司相关负责人交流公司基本情况和干细胞治疗的应用前景。干细胞治疗是较为前沿的医学领域,在我国尚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干细胞在一些疾病的治疗上具有显著优势。公司依托云南干细胞库和人类健康大数据挖掘潜在的疾病治疗靶点,并探索干细胞在人类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干细胞治疗作为新型医疗手段,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8月4日,实践团来到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所的杨柳老师负责接待了实践团的师生们。首先,杨老师带实践团参观了昆明植物园温室——扶荔宫。扶荔宫现已保存热带植物2000余种,具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大家一边参观一边了解不同植物的种类和价值,学习了很多植物分类和植物资源利用方面的知识。随后,杨老师带实践团参观了植物科普馆和种子博物馆,在这里同学们了解到了特种植物的分类以及种子的多样性。其中,种子博物馆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专题科普展馆,这里展示了许多植物的种子,包括许多珍稀濒危植物的种子。通过杨老师的介绍,大家认识到有效保护、合理开发种子的重要性。最后,大家参观了植物化学与西部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进一步了解植物化学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和主要研究成果。
走访种植基地,探访药材源头
为了实地探访云南省特色药用植物种植基地建设,8月6日至8日,实践团先后走访了寻甸县柯渡镇三七种植基地和洱源县紫丹参种植基地,实地考察了当地药用植物种植情况。寻甸县是云南省特色中草药种植基地。此行,我们选择寻甸县柯渡镇调研当地的三七种植基地。三七全身是宝,花、根均可入药,适合种植于海拔1800米左右的山坡,三年可以上市。当地政府几年前与云南省三七种植业投资商合作,在当地开发三七种植产业。近年来,三七种植在柯渡镇已经初具规模。据悉,我们参观的种植基地,去年收益是10多万元。
为了进一步了解中草药种植产业,我们来到洱源县调研中草药种植。洱源县地处洱海源头,为了响应云南省保护洱海的号召,洱源县尝试寻找新的产业代替原有的高肥、高水的大蒜产业,其中药用植物种植产业就是新引入的产业之一。在上海交通大学洱源县挂职干部田罗银老师的介绍下,实践团前往洱源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参加座谈会。扶贫办李纯标主任、杨伟铎副主任参加了座谈会并介绍了洱源县中草药种植情况。据了解,为了尽快实现产业转型,洱源县与滇本草药业有限公司合作,在当地开展紫丹参试种植,计划今年试种面积为一万五千亩,两年内实现三万亩。如果试种成功,紫丹参种植将成为洱源县新的产业,实践团成员与扶贫办同志交流了产业转型与打造特色产业情况,就药用植物种植合作模式以及结合药材与温泉资源发展特色药浴等情况展开讨论。随后,实践团一行在扶贫办杨副主任的带领下前往紫丹参种植基地,实地考察紫丹参种植情况。与三七不同,紫丹参不要求高海拔,可以种植于山下平坦的田地里。今年,由于持续干旱,紫丹参的成活率明显下降,给紫丹参种植带来挑战,但是从我们的观察来看,当地种植的紫丹参生长良好,相信今年的产量会有所保证。
参观革命老区 接受红色教育
云南省具有众多的红色教育基地,红军长征就曾经过云南省,为学习长征精神,体验红色文化,8月 5日实践团前往寻甸县柯渡镇参观丹桂村红军长征纪念馆并慰问村中老党员和退伍军人。柯渡镇党政办李玉同志接待了实践团一行。我们首先来到丹桂村,丹桂村是当年红军长征时期中央红军驻地,中央红军在当地驻扎并发布了抢渡金沙江的命令。红军的到来在当地播下了红色的种子,如今每天都有很多人前来参观和学习。我们参观了丹桂村红军长征纪念馆,听导游介绍了红军来到丹桂村发生的历史故事。有个小故事引起大家的注意,炊事班同志不知道回族不吃猪肉的习俗,误将火腿带到回族食堂,引起回族同胞不满,朱德总司令亲自向回族同胞道歉,并令人在墙上写下“红军绝对保护回家工农群众利益”,该字样保留至今。这个故事体现了红军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严明的军纪。
下午,实践团在李玉等同志的带领下,先后来到退伍军人陈开福、马连富老同志和老党员杨廷发同志家中慰问,向老同志赠送慰问品,并听取老同志分享自身经历。陈开福老同志1953年参军入伍,是炮兵连炊事班的炊事员。据老人回忆,为了照顾信仰,当时回族的士兵是单独做饭的,老人在炊事员的岗位上服役了三年。马连富老同志,1969年参军,服役于铁道部队,参与建设了成都到昆明、昆明到西昌等铁路建设。老人给我们讲述了当年修建铁路时开山、放炮、运输的情况。杨廷发老同志是丹桂村村长,对丹桂村的发展和历史十分熟悉,向我们介绍了红军来到丹桂村的历史故事和丹桂村建设长征纪念馆的故事。他提到丹桂村是汉族、回族、彝族混居的村落,由于回族村民有定期开展交流的习惯,村里人一直以来相处融洽,丹桂村也因此成为民族团结示范村。通过教育基地参观和老同志慰问,实践团成员学习了长征精神,感受了老一辈同志的奋斗故事。实践团还参观了“一二一”革命纪念馆、朱德旧居等红色景点。
本次社会实践,实践团圆满完成了党建专项各项活动内容。在各对接单位同志的热情帮助和接待下,实践团成员深入行业,切身感受到了云南省大健康产业各领域的蓬勃发展,并由此领会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的重要意义,培养了家国情怀,同时,大家在长征中央红军驻地学习了长征精神,领会了红军艰苦奋斗的顽强品质。党员同志们纷纷表示参加这次社会实践不仅看到了云南省大健康产业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下迸发的新活力,还切实感受到自身专业在新时代表现出的巨大发展潜力,让我们对专业相关领域和个人发展方向有了新的认识。
德行全国干部培训中心本着“德致丰、行必成”的理念,竭诚为各地党政干部培训服务,力求理论教学和现场教学入脑、入心、入行!
获取详细方案指导请致电:
0571-89086031/0571-89086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