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奇:以乡村振兴统筹城乡、工农关系!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第二个奋斗百年目标的短板在乡村,乡村振兴已成为这个时代的最强音,是贯穿“十四五”到“十九五”6个五年规划的主旋律。当务之急,在于以乡村振兴战略总揽全局,统筹工与农、城与乡的关系,从思想理念上升华对乡村振兴战略所处历史方位和时代坐标的认识,构建以适应乡村需求为目标导向的政策体系。
| 应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理解乡村振兴
第一,乡村振兴是中国应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战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形势已发生深刻变化,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发展阶段。与此同时,城乡之间、工农之间、经济社会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可持续的矛盾也日益显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的不充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解决这一主要矛盾的关键。
第二,乡村振兴是生成推进中国发展新动能的关键战略。改革开放以来,家庭承包经营的巨大能量、恢复高考的人才储备、对外开放的科技引进、民营经济的市场活力是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威力最强的四台“发动机”,乡村振兴将成为继前四台之后的第五台“发动机”。乡村的消费需求一旦被激活,将成为中国在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市场战略储备,其产生的新动能对整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带动效应也将无以伦比。
第三,乡村振兴是中国实现强富美的关键战略。我国幅员辽阔,农业农村占大头,农民所占比例高,即便将来城镇化达到相当水平,在农村生活的群体也将达几亿人口。我国“三农”问题还普遍面临“农业不强,生产基础依然薄弱”“农村不美,发展滞后于城市”“农民不富,城乡收入差距大”等现实困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应该也不可能落下农业农村这一头。没有“三农”的强富美,就没有中国的强富美。
第四,乡村振兴是中国实现全面现代化的关键战略。据联合国产业分类调查显示,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41个大项207个中项666个小项门类的国家,工业体系最为完备。我国城镇化已经超过60%的水平,信息化已经处于全球领先位置,而农业农村发展是实现全面现代化的最薄弱环节。农业是基础,基础不强,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的提升就会受到严重阻碍,进而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格局。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国家的全面现代化就实现不了。
第五,乡村振兴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战略。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乡村文化是这一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一文明史的载体。中国的乡村与非洲及南美洲的乡村不同,他们是“原始型落后”,中国是“文明型落后”。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大业是建立在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大国和村庄大国基础上的复兴,只有乡村振兴,中华民族才能复兴,中国才能真正从世界舞台的边缘走进舞台的中央,重新迎来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高光时代”。
第六,乡村振兴是有效应对新型灾难的关键战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和生产生活带来深刻影响。面对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生存环境的急剧变化、难以应对新型灾难随时突发的残酷现实,需要全面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而在全面依赖互联网、卫星传输的当下,现代城市应对新型灾难的能力十分脆弱,只有乡村是有效的避难所,它可以形成一个对外隔绝、相对封闭的内循环系统,具有较强的应对新型灾难的韧性。陶渊明《桃花源记》就是明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可以提升中国有效应对新型灾难的能力。
| 城乡融合发展需要校正工与农、城与乡的关系认知
第一,是俯视还是平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轨迹,各自在不同历史阶段承载着不同的文明内涵。工业化、城镇化背景下,一些人认为只有工业文明、城市文明才是现代文明的代表,片面地认为农业文明是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相对应的落后、腐朽、应抛弃的文明。在这种思想裹挟下,社会观念发生偏斜,社会患上了“离农越远现代化越近”的时代病。事实上,农耕文明是根,是人类文明的起点,也是其他一切文明的母体文明。伴随着农业文明的薪火相传,人类才得以从远古走到今天。没有农业文明,一切文明都是空中楼阁。要实现城乡融合发展,首先必须摆正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城市文明之间的关系,决不可以居高临下的俯视眼光看待农业文明。
第二,是还债还是恩赐。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三农”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中坚力量。战争年代,农村包围城市,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在革命战争中牺牲。建设年代,农业支援工业,工农剪刀差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原始资本积累,成就了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工业体系最为完备的国家。改革年代,农民服务市民,2亿多农民工进城务工,承担着城市中最苦最累最脏报酬最低的工作。当前,随着以农养政的结束,代之以工养政、以商养政的开始,我们已经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新阶段,我们有条件也有能力回报乡村、回报农业和农民。一些人思想深处认为,中国之所以发展不够快,是因为“农业农村拖后腿”“今天振兴乡村是对乡村的恩赐”。事实上,正是因为有了“三农”长时期、大规模、全方位的贡献,中国才发展得这么好、这么快。振兴乡村是还债。
第三,是嵌入还是融入。城镇和乡村是联系紧密的命运共同体,没有乡村也就无所谓城镇,它们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各自不同的功能。乡村事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根基,承担着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提供生态屏障和生态产品、传承国家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功能。确保食物安全、生态安全和文化安全是乡村对于社会的最高价值体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不是让工业让城市简单地嵌入乡村,像“打补丁”一样去帮助农村象征性地做点事情,而应将农村的产业发展、乡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看成是自身的一部分,一体谋划、一体设计、一体实施、一体监督。要一体化,要融入,不要“两张皮”。
第四,是被动还是主动。半个多世纪的城乡二元制度,催生了二元文化,城里人总有高高在上的感觉,乡下人常有低人一等的自卑。农民几代人进城办事遇到的大都是“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尴尬。乡村振兴,乡村的命运不是掌握在乡村人自己的手里,其资源掌控者和制度设计者都是城里人。如果城市不放下身段,主动帮助乡村发展,主动根据农民的需求提供服务,还要靠农民去找、去讨、去要、去求,乡村振兴的步子就会慢很多,城乡融合的机制就很难建立。
| 构建以适应乡村需求为目标导向的政策体系
第一,补短板。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亟待提档升级,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十分突出,农村村组道路建设滞后,供水保障能力不高,部分人口还存在饮水安全等问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亟待提高,普遍存在覆盖不全、标准偏低的问题,农村教育日渐衰落,硬件不足、学生流失、教师紧缺等问题较为突出;农村基层医疗设施条件和乡村医生明显不足;农村市场化社会化养老服务仍很欠缺。为此,需要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有序推进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等通硬化路建设。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任务。扎实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分类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开展就地分类、源头减量试点。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统筹乡村小规模学校布局,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重视农村学前教育和加强农村特殊教育。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推进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建设,改造提升村卫生室,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
第二,强弱项。乡村二三产业发展不到位,存在产业层次较低、产业链条较短、经济效益相对低下、资源利用较为粗放等问题。乡村文化建设滞后,一些人错误地认为“乡村文化建设是虚的空的东西,没有实际价值”,事实上,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工程,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股精气神,而精气神的动力源来自乡村文化建设。为此,需要全面加强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和乡村文化建设。各地要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建立健全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机制,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富民乡村产业。让种地的农民在农闲的空档就近就地兼业,增加种地之外的收入。发展乡村二三产业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不在于提高GDP比重,而在于让种地的农民能够兼业增收,安心务农,心无旁骛,不致远走他乡,种不好地,也安不好家。准确把握乡村文化建设的时代内涵,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深入挖掘、继承和创新优秀的传统乡土文化,千方百计活跃乡村文化, 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
第三,解难题。城乡经济社会的二元体制是造成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滞后的根源,突出表现在土地、资金、劳动力等资源要素的城乡不平等交换。为此,需要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形成的思维定势,创新制度和政策设计,下决心推动城乡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破解乡村发展用地难题,出台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的政策意见。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并重的金融支农机制,完善适合农业、农村、农民特点的信贷服务体系,加快扭转农村资金长期净流出的趋势。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深化乡村人才培养、引进、管理、使用、流动、激励等制度改革,促进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
第四,破困局。推进乡村振兴普遍面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治理有效、人口老龄化等发展困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困局,根源在于农产品质量跟不上,缺乏竞争力,难以实现适销对路。为此,需要提高农业质量和竞争力,关键是要变只开发植物、动物的“二物思维”为开发植物、动物、微生物的“三物思维”。当前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推广保护性耕作模式就是最好的举措,应深入贯彻落实。同时应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加强土壤改良力度,加快绿色有机循环农业建设步伐。破解乡村治理有效的困局,核心是要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办法,建立一个纵向上下通达、横向左右和谐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对此,安徽省亳州市的“邻长制”做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值得学习借鉴。破解人口老龄化的困局, 需要适应未来乡村人口快速老龄化的形势发展需要,提前谋划布局,在一些适应养生养老的地方,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的力量,加强软硬件建设,打造一批康养示范基地。
热门培训专题推荐——
当前,加强新形势下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开发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发挥农村实用人才的作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工作体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不少村镇中乡村青壮年流失较严重,乡村人才技能不足,专业技术人才后继乏人等问题,已成为推进乡村人才振兴路上的“绊脚石”。 基于此背景,德行干部培训中心特开设“农村新型实用人才”培训项目,旨在以“农民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市场紧缺什么就培育什么”的目标为导向,以当地发展的基本情况为基础,充分利用长三角地区的互联网等新科技的技术优势,将东部省市优秀的师资专家、优秀致富带头人代表等优势资源引入到欠发达地区,介绍传授先进地区的先进工作经验及做法给当地农民。通过深层次的培训,以先进经验激励他们创业致富的积极性,协助他们改变思维,提高自身从业技能,培养创新、创业的能力,积极主动的学习应用新的科学技术,增加收入、提高生活品质,推动乡村振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