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福建-厦门 > 培训心得 >

县委副书记杨智明赴福建宁德委党校学习心得

  杨智明:迭部县委副书记,杨智明同志先后担任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县委常委、政府常务副县长等职务,在不同的岗位上结合迭部实际,积极主动组织策划、宣传政策、引导群众、指导检查,认真履职尽责,全面完成任务,特别是分管的易地搬迁、光伏电站、电子商务、劳务输转、技能培训等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并对产业发展方面提出了“产业布局到哪里,技能培训跟到哪里,产业资金就跟进哪里”思路和“农特产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贫困户”的扶持模式,为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巩固提升工作奠定了基础。

  本人有幸参加省委组织部组织的甘肃深度贫困地区福建宁德培训班。通过一周左右的理论教育和现场教学,我们对宁德市的脱贫攻坚工作有了一个理性的认识。此次培训时间虽短,但我们受益匪浅、启发颇深。

  福建宁德地区八十年代左右,交通不畅、信息闭塞,有“八山一水一分田”发展现状,贫困面积大。但经过历届党委、政府近三十多年的努力,实现了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生态优美的康庄大路,特别在习总书记任宁德市委书记期间,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宁德实际的发展道路。

  习总书记所倡导的“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实干精神感受到了信念与力量。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消除贫困也非一朝一夕。贫困不可怕,怕就怕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没有一股子斗天斗地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一步一个脚印干下去,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个思路抓下去,终究会滴水穿石、见到太阳的光茫。

  习总书记所提倡的“弱鸟先飞”进取意识得到了生动体现。贫困地区的干部群众不等不靠、先干起来,弱鸟就要有先飞的意识,主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变“要我脱贫”成“我要脱贫”,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治贫先治懒、先治愚相结合,解决群众精神领域的问题。

  习总书记所提出的“四下基层”工作方法发扬了优良作风。习总书记的那种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工作作风和基层开现场办公会、信访接待、宣传政策的工作方法,既解决矛盾、解决难题、解决释惑,又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党的建设,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习总书记“心系民众、一心为民”的顽强精神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习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的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公仆情怀“足以折射出伟人胸怀天下和以天下为念”的气度,特别是“铁腕治吏”的廉政作风,更让人惊叹任国家总书记以来,反腐倡廉如出一辙、雷霆万钧,伟人胸襟、气度、魄力在青年时就非同一般。

  习总书记在宁德所著《摆脱贫困》是我们基层干部做好扶贫工作的行动指南。《摆脱贫困》书本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一脉相承的,特别所提到的党建抓脱贫和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等以及“两不愁、三保障”工作都在宁德地区“试验田”收获密不可分,结合实际,不断拓展学习,真正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启发和行动

  迭部县作为“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重点之一,虽然省上已公布退出贫困县,但存在脱贫摘帽基础还不牢固、群众增收空间还很狭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小农与大市场、商品意识仍然有很大差距等问题。因此,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把巩固成果的基础打得更稳固更牢靠。

  产业扶贫仍然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要进一步强化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保持产业扶贫有力有序向前推进,促进产业持续发展。一方面出口抓企业。要充分利用东西部帮扶平台,建立农超对接机制,把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到市场、到销售形成链条,使农畜产品变为商品。另一方面入口抓农民合作社。进一步规范和提升合作社,充分发挥贫困户和“能人”示范辐射带动作用,采取奖补措施,在下游带动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带动千家万户。

  要教育群众克服“等、靠、要”和“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思想,激发内生动力,把扶贫与扶智、扶志结合,治懒与治愚结合起来,从思想深处形成勤劳致富、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良好导向。

  要结合“十四五”规划、乡村振兴战略、环境综合整治、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及脱贫摘帽后的巩固提升工作,突破解决铁路公路机场的短板,为脱贫致富奔小康打好基层性工作。

  要紧紧围绕国家现行标准下的“两不愁、三保障”的突出问题,建立项目库分轻重缓急解决突出问题,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超出标准,把乡村振兴战略、“十四五”规划与巩固提升有机衔接,为贫困地区长远发展架线搭桥。

  要全力抓好村支部建设,选好配强村班子,并采取有效措施,把产业建在支部上,实现村有集体经济,支部有凝聚力、号召力,带领群众共同脱贫致富奔小康。

  要用更加务实、求真、扎实的作风继续做好巩固提升工作,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人力在一线集结、项目向一线倾斜、政策在一线宣传,务实基层基础,筑牢脱贫攻坚工作的成果。

  要切实把习总书记在宁德“试验田”得到的经验作为我们抓工作推落实的重要举措,抓出成效。但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环境代价来换取经济一时的发展,抓住国家“三调”机遇,预留我们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空间,为贫困地区加快基础设施的短板补齐留有余地。

  滴水穿石久久为功仍然是我们要坚守的韧劲。

  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立足县情、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出自身发展路子,一个脚印一个脚印地走下去,一届接着一届干,最终会滴水穿石、功成名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