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松毛岭,层峦叠嶂,松风阵阵,如泣似诉。85年前,一场惨烈的战斗在山间打响,红军战士浴血鏖战;岭下,村民踊跃支前,用奉献书写军民同心篇章。
时移世易,沧桑历遍。如今,长汀县南山镇中复村等经历松毛岭战斗的村庄,已是生机勃发、物阜民丰。但无论世事如何变化,村民们依然没有遗忘红军烈士,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传承、传播红色文化,让红色精神在这片土地上世代相传。
红军烈士“守魂人”
夏日的南山镇长窠头村,安静平和。知道有人要来参观,90岁的钟宜龙早早站在家门口。
钟宜龙向来访者讲解红军英烈的故事
老人的家里,墙上贴满了革命烈士事迹等文字资料。面对来访参观的客人,老人总是很乐意用带着口音的普通话,一遍一遍述说着85年前发生的那场战斗——他是见证者之一。
1934年秋,国民党调集重兵向中央苏区东大门的重要屏障——松毛岭大举进犯。9月23日上午,松毛岭上响起了密集的枪炮声,那时尚年幼的钟宜龙看到,敌军的飞机不断在头顶掠过,炮弹炸得土地颤抖,一批又一批的红军伤员,被乡亲和当时是村妇女游击队队长的母亲涂从孜抬下山来。
这些亲眼所见,成了钟宜龙一辈子挥之不去的记忆。他的家族,也为革命做出了巨大牺牲:三代内叔公叔伯堂兄40人为革命献身,他的养父在长征途中牺牲。
1950年,钟宜龙率领民兵进入松毛岭剿匪,一场火攻之后,山岭遍地显现出红军战士的遗骸。眼前的一切,让他无法平静,“一定要让烈士入土为安”。此后的两年里,他和干部、村民走入山林,收集整理烈士遗骸,建起了无名烈士纪念碑。
60多年来,收集烈士遗骸的工作从未停止。每到清明时节,钟宜龙都会和村民一起,到山头祭扫红军烈士,在他心里,这些烈士就是他未曾谋面的亲人。
为了查实红军烈士的情况,几十年来,钟宜龙走访了本村和邻村幸存的老红军、“五老”人员,核实革命烈士人数,整理出《1928年—1934年长窠头村参加革命工作的人员名单》。根据他的调查,当时长窠头村有近500人,牺牲147人。
“若要红旗飘万代,重在教育下一代。”老人家门口的这副对联,发人深省。2016年,钟宜龙拿出自己的养老积蓄修缮老屋,把收集的革命烈士事迹剪报、红军标语摘抄本、烈士名单等资料展出,办起红色家庭展。
钟宜龙收藏的养父钟大廷的革命烈士证明书
村里的红色讲解员
在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一书中,有一句关于长征的描述:“从福建的最远的地方开始,一直到遥远的陕西北道路的尽头为止”,这个“福建的最远的地方”,就是南山镇中复村。
松毛岭战斗后,1934年9月30日,红九军团数千名将士在中复村观寿公祠前举行誓师大会,迈出了长征的第一步。如今在观寿公祠旁,立着一座红军长征“零公里处”石碑。56岁的钟鸣正在给前来参观的游客做讲解。
游客也许不知道,眼前这位声音洪亮的讲解员,上个世纪80年代曾是当地的英语老师,此后到北京经商,2012年回村专门从事红色讲解工作。
和钟宜龙一样,钟鸣也是革命烈士的后代。从小,他就常听老人们说起松毛岭战斗。
“中复村一带的乡亲,为革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钟鸣说,松毛岭战斗打响后,当地妇女组成救护队,每户人家都卸下家中的门板作担架,“家家无门板,户户无闲人”。现在,村里一些老屋的门板依然左右不齐、长短不一。
中复村有一座红军桥,桥上至今仍留存着“救国不分男女老幼”的标语,当年的红军征兵处就设在这里。从桥上奔赴战场,多少男儿再没有回来。钟鸣介绍,新中国成立后,南山镇追认在册的烈士650多位,民政部门发出的烈士证只有270多本,“很多人没有留下姓名”。
说起80多年前的红色历史,钟鸣了然于胸。作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的讲解员,所有的讲稿,都是他亲自整理的。他还买了上百本和中复村有关的红色历史书籍,不断查看和考证,确保讲解词的准确性。
“红色义工”宣讲团
每年5月到11月,是钟鸣讲解的旺季。根据他的统计,去年接待了15万名左右的参观者,除了本地的,还有省外甚至是国外专程赶来的。庞大的来访人数,让他的生活格外忙碌。仅在去年6月28日一天,钟鸣就进行了22场讲解,一共讲了近10个小时;去年7月2日,由于连续几天高强度的讲解,加上没吃午饭,体力不支的他晕倒在现场。家人很心疼,但钟鸣觉得这是他的义务。
如今,包括钟鸣在内,中复村有三位专职讲解员,普通的村民也能讲解一段红色历史。钟鸣的儿子大学毕业后也回到家中,帮助父亲整理资料,给来访者做讲解。“烈士们用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他们留下的精神财富是无价的,我要去记录、宣传,让更多人知道。”钟鸣说。
红色精神的传承,在这个村庄一代又一代接续着。而在整个长汀,钟宜龙、钟鸣并不是个例。
近年来,长汀致力于探索基层红色宣讲新模式,组建了近400人的“红色义工”宣讲团,成员来自各个行业。他们发挥熟悉、热爱红色文化的优势,用红色“小故事”阐述“大道理”。“我们积极宣讲红色历史,生动阐释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宣讲团成员黄启元说。
宣讲团成员们常年奔走于大街小巷、社区学校、乡间田野,让红色历史、红色故事在这片土地上传播,在人们的血脉里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