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0571-89086031

培训定制

课题导航

让红旗渠指引我们前进的步伐 | 培训心得

时间:2019-07-25 15:48

  5月31日至6月5日,我与建邺区人大系统领导与同事们赴林州市红旗渠培训学习,参加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思想暨党性教育专题培训。短短几天时间,使我对红旗渠精神有了深刻的理解,并且深深地认为,这种精神值得现在的我们继续学习与践行。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们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这首歌气势磅薄,歌词撼天动地,让人感到有一股人定胜天的精气神在里面。

  刚到林州,举目望去,便是太行山,巍峨雄壮,石质的山体连续起伏。刚听到的,便是老师唱起的《定叫山河换新装》这首歌颂红旗渠精神的歌曲。

  在林州,通过教授、带班老师的讲述,我慢慢了解到关于红旗渠的故事——

  上世纪60年代,为结束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历史,林县人民以“重新安排河山”的英雄气概,在半山绝壁上,腰系绳索,抡锤打钎,他们苦战10年,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了全长1500千米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实现了“劈开太行山,引来漳河水”的夙愿。由此也打磨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毛主席说,人是要有点精神的。红旗渠的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和林州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此次培训有走“红飘带”、水长城、观摩青年洞等体验教学环节,正是通过这些环节,让我们追寻当年的历史,深切感受到红旗渠精神。

  6月2日,大家冒着高温走过“红飘带”、沿着水长城追寻当年的记忆。沿着太行山半山腰,我们走在一米多宽的渠岸上,渠里缓缓流动着漳河水,渠那边便是太行山的悬崖峭壁。这渠里的漳河水正如天河玉带般,缠绕在太行山上,再经过三条干渠,若干条支渠,流向林州大地,成为滋养林州几代人的血脉之渠。

  在水长城、青年洞沿途,我们还观摩到“老炮眼”、“神工铺”等当年修渠痕迹,以及“凌空除险”、“铁姑娘打钎”等当年修渠现场。望向山崖,铿锵的铁锤叮当作响,开山火炮隆隆有声,峥峥誓言响彻长空,这声响似乎犹在耳畔,这精神未曾走远,这精神代代相传,传向祖国四面八方。

  能当场聆听李改云、张买江、任羊成三位特等劳模现场讲述当年修渠时的感人故事,实属荣幸。

  三位八、九十岁的老人分别走向讲台,通过主持人采访的形式,缓缓讲述当年的故事,他们的讲述像红旗渠里的漳河水一样,安静而深邃。

  红旗渠修建过程中,李改云在突发的塌方中,把别人推出危险区,自己却被埋在泥沙碎石里,经抢救后,右腿落下终生残疾。直到现在,一到阴雨天,腿伤仍然带来阵阵疼痛。但李改云却多次对大家说,能活着我就很满足了,我非常感谢党和政府对我的关怀。

  在张买江十三岁时,父亲因修渠牺牲,年幼的张买江来到红旗渠建设工地,接过修渠的旗帜。张买江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新了点炮技术,为加快修渠进程贡献了自己的力量。通水那天,母亲在池边坐了一夜,呼叫着丈夫的名字:“运仁啊,你家大孩儿把水引过来了,你也可以放心了。”

  修渠中,为排除点炮后山体碎石会伤到大家的危险,除险队长任羊成带着队员们,腰缠绳索在悬崖峭壁上进行除险工作,并在绳索断裂、摔到荆棘丛中、受伤极其严重的情况下继续上工。主持人问,如果回到过去,你会选择哪个工作?老人平静而有力地回答,如果回到过去,我还选择除险这个工作。

  现场掌声雷动。

  英雄们普通平实的语言,讲述的却是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主持人多次哽咽流泪,很多学员们更是被感动的流下热泪,这是一次深刻的触动,直击内心,触动灵魂。

  培训很快结束了,“红旗渠精神值得一直传承下去”,耳畔时有听到大家这样的讨论,我亦深有共鸣。

  这一行,收获满满,在心灵,在思想,在精神。红旗渠精神是党员干部和群众吃苦耐劳,不怕牺牲,无私奉献,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也应当是我们用以振奋精神、昂扬斗志、开拓创新、努力工作的精神。要让这种收获,真正的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让红旗渠精神鼓舞着我们前进的步伐!

 

pi币

版权所有:德行教育培训 咨询电话:0571-89086031   备案号: 浙ICP备19023798号-3 网站地图